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医疗器械相关知识

2016-03-15 10:47:58      点击:

1、什么是医疗器械?

  国务院2000年1月4日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医疗器械有这样一个定义,即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四)妊娠控制。

  2、医疗器械产品分为哪几类?

  医疗器械产品分为3类。

  第一类医疗器械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3、如何区分药品与含有药物成份的医疗器械?

  (1)对于产品中由药品起主要作用、医疗器械起辅助药品作用的(如预装了药品的注射器等),按药品管理。

  (2)对于产品中由医疗器械起主要作用、药品起辅助作用的(如含药支架、带抗菌涂层的导管、含药避孕套、含药节育环等),按医疗器械管理。

  (3)含抗菌、消炎药品的创口贴按药品管理。

  (4)中药外用贴敷类产品作为传统的中药外用贴敷剂,按药品管理。

  4、我国对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实行什么样的管理制度?

  我国对医疗器械实行产品生产注册制度。

  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5、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的涵义是什么?

  医疗器械说明书是指由生产企业制作并随产品提供给用户的,能够涵盖该产品安全有效基本信息并用以指导正确安装、调试、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的技术文件。

  医疗器械标签是指在医疗器械或者包装上附有的,用于识别产品特征的文字说明及图形、符号。

  医疗器械包装标识是指在包装上标有的反映医疗器械主要技术特征的文字说明及图形、符号。

  6、市场上销售的医疗器械产品必须附有标签、说明书等标识和指导使用的材料吗?

  凡在我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均应附有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个别简单易用的医疗器械产品,只有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方可省略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三项中的某一项或者某两项,但不得全部省略。

  7、购买医疗器械产品要查验哪六证?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2)《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3)经营该产品的经营企业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指经营十三种二类产品以外的二类和三类产品经营企业);

  (4)产品合格证;

  (5)3C认证证书(凡列入《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的医疗器械设备,应有3C认证证书及标志);

  (6)EMC证书(指医用电器设备)。

  8、医疗器械产品的适用范围指什么?

  医疗器械产品在出厂时都附有说明书,说明书中应标明产品的适用范围。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不得随意夸大或变更,必须与该产品在其《制造认可表》或《产品注册登记表》中的相应内容相一致。产品的适用范围一般是在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有其科学性和法定性,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前应仔细查看产品的适用范围、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内容,搞清楚该产品是否适用,必要时,应征求专业医师的意见。

  9、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10、哪些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严重伤害?

  有4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属于严重伤害:导致威胁生命的疾病或伤害;对肌体功能的永久性损伤;对肌体结构的永久性破坏;需要药物或手术介入避免上述永久性操损伤和永久性破坏等。

  11、消费者如何合理、安全使用医疗器械,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要行使好自己的知情权,尽量多地了解和认识各种医疗器械的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要选择规范的医疗机构,同时严格按适用的方法使用医疗器械,注意定期复查等。不要听信广告或其他不实宣传中所谓100%的治疗效果,要特别注意了解医疗器械的副作用。

  12、所有的器械都适合家用吗?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指常规管理,即不接触人体或只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如血压计、体温计等。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如x光机等。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并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如各种输液器、注射器、起搏器、呼吸机等。由上可以看出,第二、三类医疗器械不宜自行购买作为家用,因为这类医疗器械毕竟存在较大的潜在危险性,使用要求严格,需要高度谨慎的态度。除此之外,目前还有一些需要试用的医疗器械新产品,或是在研制阶段的产品或在实验室使用的医疗器械,会被暂时允许在指定医院“无证”状态下使用,这类医疗器械显然也不适宜一般消费者盲目购买使用。